潘英丽:美联储激进加息或引发金融危机,众多国家可能爆发债务危机
2022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通货膨胀持续发展,美国、欧洲等经济发达体通胀率处于三十年以来高位。多家机构不同程度地提到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政策收缩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并示警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风险加剧。
如何看待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威胁?全球通胀未来走势如何?投资者如何做好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搜狐智库连线了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
潘英丽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潘英丽认为,全球经济增长下行,并有可能陷入衰退。全球范围的贫富极度分化,贫富分化必然因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衰退或持续低迷。另外产业链的全球布局,使萧条的发生显得缓慢,但萧条必定是全球性的。绝大多数国家都难以幸免。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可能是慢性萧条的急性发作。
“全球通货膨胀已是近40年来的新高。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将陷入两难,目前反通胀是首要政治任务。”潘英丽指出,高胀将严重损伤低收入群体,如果央行不提高利率强制打压物价,低收入群体将受到极大的伤害,社会分裂与政治动荡难以避免,只能以资产泡沫破灭的富人财富损失为代价抑制通胀。总体而言,未来一年继续加息仍是大概率事态。
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也导致美元走强,潘英丽表示,美联储激进加息与强势美元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存在多种机制,爆发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正在快速上升。一是对外过度举债的国家,会因为利率的上升与美元升值受到双重冲击。二是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国家,在美联储低利率量化宽松时期有太多的金融资本流入股债和房地产交易市场,这些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资本回撤时,导致金融资产泡沫破灭,货币贬值,实体经济衰退,以及预期恶化造成的本土资本外逃。
潘英丽表示,当前中国和全球都面临资产荒,投资者做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大都有点困难。对年轻家庭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仍是第一位的。有条件的应该考虑生儿育女,这是以家庭为单位唯一低风险或风险可控的重要投资。“最重要的是需要放低收益率预期。全球范围和平和高成长时代已经结束。风险可控略高于通货膨胀1-2个百分点就不错了。”
以下为对话精编:
问
您如何看待全球经济的走势?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全球经济是否面临衰退?
答
全球经济增长下行,并有可能陷入衰退。我在2019年讲课时提出慢性萧条的概念。我认为,萧条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我提出慢性萧条的主要依据是全球范围的贫富极度分化。从地区看,北美、欧洲、亚太和中国过去20年财富有较多积累。而拉美、非洲和印度积累甚少。另外瑞信的“全球财富报告”的数据表明,全球成年人中,最富的千分之八占有财富近45%,而64%财富低于1万美元的成年人拥有的财富仅占1.9%。贫富分化必然因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衰退或持续低迷。
因此少数富人的财富增值并不会带来更多消费,而人口占比很高的贫困阶层则会因购买力不足而消费收缩。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收缩会沿产业链从下游向中上游产生收缩压力。另外产业链的全球布局,使萧条的发生显得缓慢,但萧条必定是全球性的。绝大多数国家都难以幸免。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可能是慢性萧条的急性发作。
当前全球层面的衰退很有可能发生。有几个指标可作为预警信号来看待。首先是全球贫富分化,这要求各国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大规模转移支付;后者又导致持续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积累。随着政府债台高筑,央行购买国债并将利率降至历史低水平。现代货币理论应运而生。美国部分经济学家鼓吹,政府债务占GDP比例高不重要,只要利息占GDP比例不高即可。因为后者是央行可控的。但是目前MMT的神话已经破灭。因为严重通货膨胀到来了。
如果央行不提高利率强制打压物价,低收入群体将受到极大的伤害。内部社会冲突会大规模爆发,弄不好现政权就会垮掉。高利率导致美英金融泡沫破灭,也导致美元升值,金融资本回流引起国际债务高企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并因失业增加,消费、投资收缩而陷入恶性循环。
问
全球通胀创历史新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未来走势如何?
答
全球通货膨胀已是近40年来的新高。背后的推动因素可分中短期和长期两大类。中短期因素有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断裂,运输成本和用工成本上升,供给相对不足,货币量化宽松和政府撒钱则造成需求膨胀,供给需求双侧因素推动物价和全面通胀的到来。近期俄乌冲突和美欧的经济制裁,则引发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产生供给侧的通胀和经济收缩的双重影响。
长期推动因素也有两类:
一是去全球化的趋势。新冠疫情的一个长期影响在于全球产业链的断裂对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国家安全的威胁,引起跨国企业和政府的重视。美国的再工业化努力和中美大国博弈背景下的“友岸外包”,制造业近岸与在岸回流都将造成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和长期通胀压力。
二是人口老龄化与人力资本稀缺造成的资源错配和浪费,将推动技术用工成本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价格的快速上升。《人口大逆转》作者认为,过去40年的全球低通胀并非各国央行的功劳,而是中国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低价制成品供给做出的贡献。
事实确是如此。我在整理全球数据时发现,中国1980年人口占全球22%,人均收入仅为美国的49分之一。我国利用外资给外商提供低廉的土地、劳动力和税收优惠,而且还容忍了环境污染等长期后果。这对全球物价稳定有重大贡献。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劳动成本的上升是必然的趋势。这或许会形成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但中国如果能够实现新能源的低成本供给,将会给中国带来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并对抑制全球通胀发挥积极作用。
另外人力资本积累方面,仍有结构性通胀压力。重点表现为劳动技能与技术发展的不匹配。适应技术发展要求的技术工人的不足会导致工资成本推进,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及导致体力劳动者和白领工作者失业,这又要求更多财政支出。因此促进技能与技术的相互适应成为政府劳动市场政策的重心。
低通胀时代已经结束。反通胀将成为大部分国家央行的重要任务。
问
美联储已连续三次加息75个基点,未来美联储是否还会继续加息?
答
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将陷入两难。目前反通胀是首要政治任务。因为高胀将严重损伤低收入群体,社会分裂与政治动荡难以避免,而且通胀预期的形成将导致价格-工资跳背游戏型通胀循环,使通胀变得失控。因此只能以资产泡沫破灭的富人财富损失为代价抑制通胀。但是随着利率上升,政府付息负担也将难以承受。
因此只要通胀控制在3%以下(这是底层老百姓存在货币幻觉,从而不要求工资-通胀挂钩的幅度),政策利率就会下调。总体而言未来美联储加息进程及加息与否由通胀态势决定。总体而言,未来一年继续加息仍是大概率事态。
问
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也导致美元走强,面对新一轮的强势美元周期,是否会爆发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
答
爆发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正在快速上升。美联储激进加息与强势美元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存在多种机制:一是对外过度举债的国家,会因为利率的上升与美元升值受到双重冲击。上世纪80年代上半期拉美债务危机就是如此。墨西哥作为石油出口国在油价上升时以3-4%浮动利率大规模借入美元计价的外债。当80年代初沃尔克将利率提高到两位数后,墨西哥以出口格计的实际利率高达26%,债务危机就此发生。
二是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国家,在美联储低利率量化宽松时期有太多的金融资本流入股债和房地产交易市场,这些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资本回撤时,导致金融资产泡沫破灭,货币贬值,实体经济衰退,以及预期恶化造成的本土资本外逃。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是较为典型的案例。
目前存在金融危机高度风险的,发达国家有英国和日本。英国的对外贸易赤字、新首相的奇葩减税政策和能源短缺都造成金融资本甚至产业资本的流出。存在短期和中长期兼具的利空预期。日本经济极度低迷,长期负利率,国债占GDP比例已超过220%,目前货币又大幅度贬值,市场交易几近冻结。
另外东南亚、非洲和拉美有众多国家存在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拉美的哥伦比 亚、秘鲁、阿根廷、厄瓜多尔、乌拉圭和墨西哥;中东和非洲的土耳其、埃及、津巴布韦、黎巴嫩;亚洲的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缅甸、印度、泰国、蒙古、老挝等都存在债务违约风险。
问
我国如何做好准备防范外部风险?
答
首先,在对外贸易方面要尽可能追求贸易收支平衡。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应以制成品交换资源类大宗商品,并积极推进人民币计价,或双边对等的货币计价结算,不以顺差为目标。在对外投资方面应以人民币债权换股权,争取更多援建基础设施的经营权,优先支持政权和亲华政策稳定、且允许中国驻军提供安全保护的国家和地区。
目前人民币利率下调,汇率相对弱势,发展中国家持有人民币债务的意愿较强,是中国增强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有利时机,可在确保资产安全前提下,可对增长前景可期的发展中国家增加熊猫债融资即扩大人民币债权。
继续减少对美贸易顺差和美国国债的持有量。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大,上升空间已十分有限,可逢高减持美元金融资产。持有美元很难买到我们需要的高新技术专利、设备、及其零部件和高端材料。而对美国农产品和能源类产品的购买可成为中方与美对话的筹码。
强化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基础和产业基础。前者要求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其中核心是涉及公众公司的司法执法需要从属地化改革为由全国金融法院受理,并由地方配合执行。引入集体诉讼制度,并提高对上市公司违法犯罪活动的惩治力度。
后者需要健全退市制度,完善股票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允许企业回购注销股份。政府立场需要从帮助企业筹集廉价资金扩大产能,转向保护中小投资者防范商业欺诈,以此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战略资本真正用好。
这些改革举措可增强投资者市场信心,让股票市场通过做大做强的基础上促进优秀企业做大做强。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外资撤离、内资外逃,还可以大规模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促进中国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问
投资者如何做好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
答
当前中国和全球都面临资产荒,投资者做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大都有点困难。对年轻家庭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仍是第一位的。有条件的应该考虑生儿育女,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唯一低风险或风险可控的重要投资。然后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产业和技术发展。
另外可做一些长期股权投资,最好是大消费、高科技和全球化可叠加的成长产业领先企业。另外宽指数基金也可供非专业个人投资者选择。最重要的是需要放低收益率预期。全球范围的平和高成长时代已经结束。风险可控略高于通货膨胀1-2个百分点就不错了。
#
【往期推荐·经济学家】
周小川 | 周其仁 | 许小年 | 高培勇 | 朱民 | 林毅夫 | 黄奇帆 | 周延礼 | 朱光耀 | 海闻 | 吴晓求 | 丁远 | 高西庆 | 常修泽 | 张军 | 贾康 | 温元凯 | 王忠民 | 宋敏 | 周皓 | 樊纲 | 李扬 | 史蒂夫·霍夫曼 | 赫尔曼·西蒙 | 曹远征 | 盛斌 | 刘克崮 | 刘守英 | 托马斯·皮凯蒂 | 刘小兵 | 董克用 | 汤敏 | 张中祥 | 李实 | 毛基业 | 秦虹 | 白重恩 | 薛澜 | 魏杰 | 毛振华 | 余永定 | 魏后凯 | 霍建国 | 周天勇 | 刘元春 | 甘犁 | 李玲 | 刘世锦 | 周黎安 | 迟福林 | 陈春花 | 李迅雷 | 刘尚希 | 王小鲁 | 斯蒂格利茨 | 黄益平 | 李铁 | 张承惠 | 管清友 | 谢国忠 | 肖金成 | 金刻羽 | 何亚非 | 郑新立 | 刘尚希 | 许善达 | 马晓河 | 潘家华 | 安德鲁·迈克尔·斯宾塞 | 苏剑 | 杨壮 | 钱建农 | 钱军 | 田轩 | 刘俏 | 刘科 | 李灿 | 李海涛 | 陈德铭 | 毛基业 | 卡尼曼 | 陈勇民 | 刘劲 | 林嵩 | 周鸿祎 | 许善达 | 薛澜 | 郑新立 | 高皓 | 余淼杰 | 张健华 | 周春生 | 郑秉文 | 程国强 | 邵宇 | 毛振华 | 何帆 | 连平 | 姚洋 | 董秀成 | 易宪容 | 张晓燕 | 温彬 | 张峥 | 刘守英 | 陆铭
以智慧者为师 ▌ 与梦想家同行
-转载或合作联系-